元宵明月当空照,喜迎元宵庆牛年

26 02月 2021
分享:

        春节已过,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,在古人眼中,元宵节也是代表阖家团圆的日子。它也是新年第一个月圆的日子,因此被人们称为“元宵节”。

  古时候人们也称其为“上元节”,这个名称的来历是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。古时候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灯会,热闹程度非凡。

  虽说人们依旧保留着元宵节吃元宵的习惯,但是很多人对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并不了解,正月十五马上到,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?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,深入了解一下元宵节吧。







元宵节的来历

关于元宵节的来历,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传说,其一是元宵姑娘的传说。据说汉武帝时期,有一位深得汉武王赏识的臣子东方朔。

  一年冬天大雪之后,御花园的梅花开得格外美丽,东方朔便去给汉武帝摘梅花。刚进御花园,就看见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,而这名宫女的名字就是元宵。

  原来元宵姑娘自进宫之后,就再未见过双亲和妹妹,每当寒冬腊月的季节,对家人的思念更甚。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,还不如一死了之。

  东方朔了解元宵的想法之后,向元宵承诺一定让她见到亲人。于是东方朔设计让汉武帝相信,火神君会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的说法。



       汉武帝信以为真之后,让东方朔寻找解决的办法。东方朔告诉汉武帝,火神君喜欢吃汤圆,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,让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,然后在长安城举办灯会,以此“瞒天过海”。最终元宵姑娘在灯会上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妹妹。

  其二是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,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观佛舍利以及点灯敬佛的做法,于是汉明帝则下令在正月十五日在皇宫和寺庙之中“燃灯表佛”。

  自此以后,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就从宫廷逐渐流传至民间,每年正月十五,不论是士家大族还是寻常百姓家,都会挂起花灯,通宵达旦。




       其三是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“平吕”所设立。据说西汉初期,朝廷的吕氏一党祸乱朝纲,其他大臣则带兵反攻。

  实际上是刘氏宗族及其支持者,以吕氏叛乱为借口对吕氏一族发动的叛变。也正是“诸吕之乱”的平定为西汉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。

  其四的说法则更为可信一些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某一日楚昭王乘船横渡长江,这时候他在江面上发现一种物品,形状呈圆形,颜色为白色,内部为朱瓤,味道十分鲜美。

  楚昭王并不知道这是何物,于是他询问孔子,孔子说道“此为萍实,见者为王,当雄天下。”楚昭王食用萍实的日子,正是正月十五。



同时楚昭王为了记住自己雄霸天下的理想,每年正月十五都让人按照萍实的模样制作食物,逐渐变成了后来的元宵的模样。


元宵节的习俗--吃元宵


元宵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习俗,但元宵起初的模样和现在并不相同,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。

 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,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元宵节,当时人们吃的元宵是含有肉和油的肉粥,想必当时人们也并不称之为“元宵”吧。

  一直到唐朝时期,一种类似于蚕并且带馅的面食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。这种食物才初具元宵的雏形。



       最后到宋朝时期,人们才开始用糯米粉制作元宵。但是那时候的元宵个头很小,就像珍珠一样漂浮在水面之 上。那时候人们将其称作“浮圆子”或者是“汤圆”。

  到了现代,元宵节的食物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分为两类。一类是元宵,另一类则是汤圆。很多人都不能分清楚元宵和汤圆,甚至有人一度认为个头大的是元宵,个头小的是汤圆。

  其实汤圆和元宵在制作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,汤圆是用黑芝麻或者是白糖做馅,然后用糯米制作的面皮包起来,其含水量比较高。

  而元宵则是将馅料切成小块之后喷水,放进容器之中滚动,就像滚雪球一样制作而成。因此元宵的味道比汤圆更为劲道。





image.png


最后小编带上诚挚的祝福,愿元宵的彩灯带给你五彩缤纷的世界,愿元宵的汤圆带给你滚烫的明天,愿元宵的带给你吉祥的牛年,元宵节快乐!